電競無國界 英語力等同職涯升級力

今年二十八歲的電競教練 Glen,在大四那年,就被網羅為職業電競選手,迄今已是擁有六年電競經驗的職業教練。

Glen說,自己從2011年開始接觸電子競賽遊戲,因為求勝心強,要求完美,每次打完遊戲後,都會檢討自己前半小時打遊戲的過程,並用 Word 紀錄自身優缺點,提升自我。因此入行隔年就已搖身為台灣排行榜前二十名的玩家,當英雄聯盟成立時,他立刻就收到了四、五封來自不同隊伍的「英雄帖」邀約。不過,當時Glen仍是大四學生,和父母討論兩週後,覺得電競這職業很酷、又符合自身興趣,所以決定先暫停學業,朝職業電競選手之路邁進。

 

來看看當天精彩直播:

以國際電競為目標  展開菲律賓英語充電計畫

Glen甫入行時,常與北美、韓國、上海等國選手頻繁接觸,但漸漸發現自己的英文程度不夠用,於是去年決定短暫離職,前往菲律賓宿霧-CELLA的語言學校,上了三個月的密集英語課程。

由於菲律賓的語速不像以英文為母語的人那樣快,相較之下容易聽得懂,非常適合像他這樣的初學者,或是對英文口語表達沒有自信的人。Glen認為,台灣沒有全英文環境可以讓人多開口說英文,但在菲律賓則提供良好環境,除了在學校上課全程講英文,平時也會主動與當地店家、計程車司機用英文攀談,日積月累下,讓他短短三個月內,英文程度就突飛猛進,。出國前TOEIC成績從出國前的550分,到完成菲律賓課程後已提升至 680分,尤其在英文口說部分,進步幅度更是明顯。

不過他也談到,由於電競圈都是和以英文為母語的選手交流居多,因此在菲律賓學習一段時間,扎下良好基礎後,建議可再前往美、加等地精進英文,像他自己原本也要再去加拿大進修,但因那時剛好又有新的工作機會,所以就先暫緩出發。

Glen進一步談到,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電競這一行對英文的要求其實很高,因為它是用網路去進行交流,等同於是無國界擂台賽,你很容易在比賽時遇到外國選手;為了和他們溝通,一定得使用英文不可。像英雄聯盟的玩家遍佈全球,從北美、巴西、亞太,甚至越南都有多達三、四百萬的玩家,若能精通英文,就等於是幫自己的國際電競職涯「升級」,具備更好的國際移動力。

舉例而言,傳統競技的棒球與籃球等,比賽規則往往一到兩年才會有所改變,且改變通常也不會影響到賽事進行,但電競產業則不同。

Glen談到,電競規則改版的速度十分快速,每年至少會有一次大規模改版,一至兩週就會有小型改版,資訊發布則由發行商決定。像英雄聯盟是北美公司所發行,所以改版的第一手消息,一定是用英文發布,因此他必須在第一時間就看懂這些原文新訊息,才能讓選手知道有哪些規則已經更動,才能即時規劃應變戰略,藉此掌握先機、領先群雄,因此英文能力不只是溝通工具,更是提升競賽成績的重要推手。

遊戲專業+“英”力決定 收入多寡

在台灣,電競教練收入約五萬元,如果可以去上海,可能就變成五萬RMB,有些從國外聘請來的教練,月薪甚至高達6000至10000美金,也就是30萬左右的行情。選手的平均收入也是依能力而定,薪資從練習生的22K到明星選手的10多萬元都有,最近甚至有外籍選手被簽下一年三百萬美金的合約。

Glen說,過去當選手時,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但是擔任教練,則除了幫選手安排菜單、練習等日常外,還需要關照到跨國團隊溝通、選手心理諮商、遊戲新知、跨國專業資訊交流等。

通常一個職業電競團隊的成員包括:領隊、隊經理、教練團10來人、選手七至十人,有先發與替補。不管是選手還是教練,外籍傭兵都是常態,類似聯合國產業,非常國際化,所以身為教練,一定要會英文,才能取得優勢,有效溝通。

未來,Glen希望電競能被政府認可成為一個正式運動,列入法令,也有公會成立等。他也強烈建議,如果有年輕朋友想投入職業電競,除了遊戲專業之外,最重要的是把你的語言學好,尤其是英語,因為在無國界的電競世界裡,幾乎所有的溝通都是英語;他再次強調,「不會英語,你就輸在起跑點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