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歲的Pat,從小就渴望能在歐洲生活,感受多元文化的多采多姿氛圍,於是她在2007年那年申請到荷蘭當交換學生,沒想到這一年開啟了她在歐洲的「Long Stay」機緣,不僅念了碩士,後來又在2011年拿到獎學金、前往都柏林愛爾蘭攻讀科學傳播博士。
談起這段人生轉折的插曲,大學念理工的Pat笑著說,其實自己原本沒想過出國唸學位,只想說去當一年交換生、體驗異國生活就好,但歐洲多元奔放的文化氛圍卻因此改變了她,回台灣後,她覺得自己應該勇敢點、「傾聽自己內心聲音」,因此決定轉換跑道到海外攻讀自己喜歡的科學傳播領域。
愛爾蘭科技業求才若渴 善用學習熱情增加自身優勢
「這段看似有些崎嶇的求職路,如今回頭來看其實也是為未來鋪路的墊腳石。」Pat說,愛爾蘭的科技業其實求才若渴,若有IT背景和經驗,每間大公司都有很多職缺等著你,如果不是科技相關科系也沒關係,歐洲人很注重學習自主性,如果你在上一份工作曾展現對某個領域的熱情,並嘗試過相關專案內容,都可以寫進自己履歷中。像她之所以能錄取目前的職務,就是因為她利用前一份工作的閒暇時間在網路自學數據分析等技能,因而增加競爭優勢。
而長期身處愛爾蘭職場中,也讓她感受到這裏與台灣不一樣的職場文化,相較於台灣經常是「主管一個口令、員工一個動作」的上下關係,愛爾蘭企業的主主管從不告訴員工該怎麼做,而是問員工:「你覺得怎麼做最好?」,這對從小接受填鴨教育長大的華人來說是一大挑戰,但也讓她學習到「永遠不要小看自己!」,更不要輕易放過每個可以推銷自己的機會。
不過好不容易完成博士論文的她,卻發現求職路沒想像中順遂,Pat談到,她曾經投了100封沒有回音或被拒絕的求職信,那段時間自己就像是無頭蒼蠅般、沒有生涯方向,幸好不放棄的她終於在第101封求職信出現希望曙光,進入市場調查公司,接著再被挖腳到機場行銷部門,經過兩年歷練學習後,順利轉換到全球科技業龍頭公司任職。
![]() |
![]() |
讓自己在舒適圈之外勇敢探索
正因愛爾蘭獨樹一格的特色與職場文化,也讓近年有不少人開始透過愛爾蘭海外工讀留學模式來為自己開啟夢想已久的海外職涯,一圓歐洲夢。Pat建議想來愛爾蘭學語言的年輕人,除了學校裡的課堂學習外,還可參加當地各式各樣活動,讓自己多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若是來工作,則可參加愛爾蘭臺灣協會,亦能獲得不少資訊。
Pat說,在歐洲的十年中,讓她體會到生活並非是線性的,如果不能往前走,也能換個方向,在舒適圈之外勇敢探索,在跌跌撞撞中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對她來說,這正是異國生活最珍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