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台灣年輕人嚮往國際職場,想趁年輕到海外工作,除了擺脫台灣長期以來薪水成長停滯甚至倒退的夢魘,也期待跟各國人才一起共事,增加國際經驗。
但是不少人誤解只要英文好或擁有名校文憑便足夠。事實上有許多名校畢業的優等生因為心態上無法適應異地職場,甫一到任便充滿挫折感,沒過多久就辭去海外工作退回台灣。
因此,準備出國工作除了事務上的安排,心態的調整與彈性更是能否勝任的關鍵。在海外保持正向開放的態度, 接受不同國家文化,強化受挫時的復原力,耐得住獨自在異地的寂寞,以及職場上的學習適應力等,這些心理條件比漂亮的學經歷更為重要。
當一塊吸水海綿,保持開放正向的心態,生活適應力要強
出國工作,首先得適應多元的職場文化,來自不同國家的主管或同事們,工作時可能都有相異的風格。例如日本人做事嚴謹,重視上對下的權威,加班是慣性;德國人一絲不苟,重視效率和準時下班;法國人則是有話直說,不怕正面衝突,極維護自身權益。在職場上需得體的應對進退,才能融入當地環境。保持正向的態度與禮貌,多觀察與虛心求教,切勿固著於台灣工作時的習慣來看待一切事物。
另外,初到陌生的環境,受到許多文化衝擊甚至是挫折在所難免,從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便樣樣跟台灣不同。像是在印度,便要習慣三不五時的「停電」;在穆斯林國家,像是印尼、馬來西亞等,遇到齋戒月時,許多餐廳在白天會把簾子拉起(不能進食);而印尼人的「慢哲學」也常讓剛去的台灣人抓狂不解。遇到這些挑戰,要增加自己的挫折復原力,平常多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將這些海外經驗當作人生中的學習,甚至轉換為趣事看待,將為你帶來全新的視角。
「你耐得住寂寞嗎?」在國外與台灣的家人、朋友分隔兩地,即使有機會交到新朋友,拓展新的社交生活,但仍不比在台灣,在出發前務必做好「心理準備」。
回歸到職場的學習力,國外雇主期待新聘人員在這份工作有所成長,但不可能事無大小都手把手教你,這時多觀察前輩如何做,參與社交活動擴展人脈,你會從經驗豐富的同事身上學到許多。千萬別只是埋頭苦幹,埋首於自己的工作。別忘了,不論在國內或國外工作,累積自己的人脈存摺才能讓職涯持續看漲!
準備好了嗎?「外商」與「外派」為海外工作的心理與人脈佈局
看完上面的描述,讀者可以仔細評估目標的海外工作,自己是否準備好了呢?期盼出國工作,也不必急就章,可以先從國內外商或台商外派做起,累積國際觀、習慣不同的職場文化,還可以認識各國人才,累積人脈,相信日後有機會到海外工作時,更有自信與適應力,成就亮眼國際舞台!